说明:该作品主要是想要思考图像本身的意义与价值,以Hito Steyerl的《为坏图像辩护》一文衍生,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得每个人生活便携化,复制化。以科技成果为载体依托硬件上的创造,这是工业化的持续延伸,也是新时代的发展方向。正如数码将胶片取代一般,数码相机将所摄制的影像存入SD卡中,可以无限删除保留,成本便大大降低了。而胶片相机所耗费的工业制品是有成本的,更不用说当时艺术影像的创造是依托于资本的力量,但其所特有的对光影化学化的捕捉也是数码制品不断追逐模仿却又达不到的。信息时代仿佛贴切了共产主义的集体拥有,西方自由主义不断保护私人财产不受侵犯,以及强调维护知识产权的重要性,大大激发天赋者创作思考,而共产主义之后呢,人就好似变成了机器,拥有所有的却又好似都是一样的。历史是不断前行的,而非东方从来所惯思想: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那必然有些创作是个人的,它可能是受世界影响的,但他也是有作者独特思想的。继续延展胶片数码,数码时代的到来,每个照片已经不能叫照片了,他只能称之为图像,因为它由一个个像素块所组成,而一个个像素块由RGB通道数字构成,在其所建硬件系统下通过显示器(依托于硬件可视化)分辨率所呈现。而艺术品又将何去何从呢?通过视觉达成通感的艺术形式如绘画、影像、文学,大都通过构建色彩光学体系的软件,而听觉通感则是通过将振幅数字化处理,声道、频率等统一在一个数字化区间内,通过创作者的调试以及编排形成电音这一新的数字化音乐本身存在形式。我们所见的艺术品已经无法感受其本身的媒介冲击力了,就像我们无法通过图像来感知蒙克画作内的情感,唯有身临其境感受其笔触的三维视觉冲击才能更好地去理解他。而于此,图像在一定程度上将艺术品平面化,这是他的局限。但他本身的便携性有力的降低了工业制品的成本,使得许多商品、规则、讯息能够迅速传播,为高度全球化做了很好的方向。与此同时,作为它本身的艺术品也慢慢出现,通过它的属性、他的定位、它的条件,一大批关乎其本身的艺术品也源源不断出现,他再也不用被世人所指责复制的拙劣性,而是自成一派一种形式。